《卓》被藏族一般泛指为“表演性的圆圈歌舞”。而其中不少“卓”中,都有不同“鼓舞”的表演。
藏族自古认为,“鼓”能给人带来吉祥与欢乐,是求得神灵祝福所不可或缺的器具,而在一些祭祀和节日舞蹈中,必须要进行击鼓作舞的表演。
西藏的山南地区流行着一种身挎扁圆形腰鼓,双手持马蹄形鼓棰边敲击边作舞的男子鼓舞《卓谐》,就是人们极其喜爱和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民间鼓舞。据说,这种“大鼓舞”产生于 8世纪左右,藏戏创始人,白教喇嘛汤宗杰布为修建铁桥造福于人民,组织歌舞表演班子四处义演过程中,所创作的。当年击鼓作舞的形象,至今可在西藏唐代建造的桑鸢寺金城公主殿内,硕大的“庆贺桑鸢寺落成图”壁画上看到。那些身挎扁鼓挥棰作舞,栩栩如生的“鼓舞”形象,与《卓谐》的舞姿几乎仍无所出入。
《热巴卓》和《热巴》都属于“卓”中的表演性民间舞蹈。除藏族之外,不少人难以分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。《热巴》是指过去流浪艺人卖艺为生,所表演的杂艺歌舞节目。其中包含“民间歌舞”、“铃鼓舞”和有一定情节的“杂曲表演”三部分。流传在昌都、工部地区以及云南、四川省的藏区。
而《热巴卓》则是以表演“铃鼓舞”和各种高难技巧的舞蹈。《热巴卓》的表演,在由专人向大家致以吉祥、康乐的祝词后,由男持铜铃、女持扁鼓和马蹄槌翩跹起舞中,拉开舞蹈的序幕。他们先以围圆圈跑动的舞蹈打开所需用的场地然后,由女子先表演集体鼓舞,在人数不限,刚柔相济的少女舞蹈中,以“顶鼓旋转”、“缠头击鼓”、“扭腰打点”等鼓技,表现出藏族女子舞蹈所特有的婀娜风采。之后,是在女子击鼓伴奏下的男子单人技巧性舞蹈表演。
英姿飒爽的健儿们,一个个在呼叫声中,以“躺身蹦子”、“躺身平转”、“踢腿跨脖”、“单腿跨转”和“兔子跳”等动作,博得在场观众的连连喝彩。在观众的要求下,随伴奏鼓点,还可以增加表演有着不同套路和高难技巧的女子“鼓舞”。舞蹈的快速、激烈、翻腾旋跃,令人眼花缭乱、目不暇接的舞动,与节目初所表演的女子集体“鼓舞”形成了阴柔之美与阳刚之气的强烈对比。无论是《热巴卓》还是《热巴》中的“铃鼓舞”,因演出内容的丰富和舞姿的优美、技巧的高难而被人们所喜爱。
新中国成立后,流浪四方的《热巴》没有了,但文艺工作者曾根据《热巴卓》编创的舞蹈《草原上的热巴》,却在世界舞蹈比赛中获得了铜奖,为祖国争得了荣誉。
3 基本动作
藏族舞蹈[1]的特点:“颤”、“开”、“顺”、“左”、“绕”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,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,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。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,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“蹭”、“拖”、“踏”、“蹉”、“点”、“掖”、“踹”、“刨”、“踢”、“吸”、“跨”、“扭”等12种基本步伐。 藏族舞蹈的手势,可归纳成“拉”、“悠”、“甩”、“绕”、“推”、“升”、“扬”七种变化。弦子:是属于藏族里面的慢板。节奏是像上的,身体慢起慢下。
① 基本步伐②手形③脚位
基本步伐——弦子步伐
① 平步
② 拖步
③ 三步一撩
④ 二步踢撩
⑤ 单靠步
⑥ 连靠步
⑦ 长靠步
天津舞蹈体验现代流行舞首推舞耀舞团
天津文艺/体育相关信息
10月23日
2022-06-27 刷新
2022-06-22 刷新
2022-06-22 刷新
2022-06-22 刷新
2022-06-14
2022-06-14
2022-06-08
2022-06-07
2022-05-31